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 质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纵横

潮州湘桥,问“鼎”记

来源:广东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时间:2023-10-09

  9月25日,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并举行2022年度“平安鼎”颁奖仪式。这是广东首次在省级层面颁授“平安鼎”,全省仅有潮州市湘桥区等4个县(市、区)获得“一星平安鼎”荣誉。

  近年来,湘桥区不断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推动区域法治建设进程,持续提升平安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在推进平安建设过程中,湘桥区先后涌现了“茶+调解”“居民议事厅”“湘桥义警”“24H·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队”等一批亮点经验。

  在维稳安保上时刻坚守、在社会治理上创新求变——站上新起点的湘桥区步履不停,将在平安建设上争先进位,为维护区域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厚涂“平安底色”,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增添“一抹亮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美好生活提升“幸福成色”,在更高水平推动平安湘桥建设。

  茶+调解: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先喝杯茶,有什么事慢慢说……”品潮州工夫茶,是潮州人的生活习惯。近年来,在广东省司法厅和潮州市司法局的指导和创新提炼下,湘桥区积极将“茶文化六步调解法”进行推广应用,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赶紧把12万元还给我。”湘桥区市民陈某此前多次向女婿张某追讨借款未果,最后无奈到法院起诉。湘桥区法院决定先将该案件移交给湘桥区诉前调委会进行诉前调解。

  为找准矛盾纠纷引发的根源,调解员耐心倾听双方的陈述。在沟通中,张某承认其欠款事实,但表示目前经济困难无法一次性偿还。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坚持“泡茶”公平、“斟茶”适度、“敬茶”平等的原则,以女儿的家庭幸福为突破口,希望陈某考虑以分期方式收回欠款。经过多次协商调解,陈某表示同意并签订调解协议。

  “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既解“法结”又解“心结”。湘桥区司法局局长王丽敏表示,调解员需要镇得住场面,在调解过程中懂得掌握分寸、不偏不倚,如同倒茶时讲究均衡适量。“公正公平、细致周全是‘茶文化六步调解法’的独特内涵,而这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地区‘茶+调解’工作方式的所在。”

  “在调解过程中,我们需要用法律来维护公平公正,更需要用人性的温暖传递司法的温度。”在湘桥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黄耿看来,诉前调解不仅能节省当事人的时间精力,而且一份份具有人情味的调解协议书往往比判决书的履行率要高,在事结的同时也能化解当事人的心结。

  湘桥区不断推动诉前调解中心的建设,将茶文化的“和为贵”精神融入诉前调解工作,在调解中彰显司法的温度,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推动矛盾纠纷实现源头化解。2022年以来,湘桥区诉前调解中心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032宗。

  民事民议:议事厅里听民声

  除深度融合潮州工夫茶文化,借助“茶文化六步调解法”化解矛盾纠纷,湘桥区还在各辖区选取地理位置便利、环境清幽的地点建立居民议事厅进行议事、调解,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治理模式。

  潮州市古城区中心太平街道内总户籍人口数83218人,常住人口55187人。辖区内民风淳朴,老人居多,矛盾纠纷多是上下楼水管漏水、邻里噪声、家庭矛盾等问题。

  为此,太平街道结合实际情况设立居民议事厅开展纠纷排查、调解矛盾、普法释法等工作。在兴宁巷“微更新”工程中,居民便集思广益、共商共议,迅速破解了“增设绿化,居民担心住宅墙面渗水”等难题,相关工程得以迅速推进。

  自兴宁社区的居民议事厅设立以来,参与人数持续增加,议事范围持续扩大,从一开始着眼于解决邻里纠纷,发展到如今巷道提升、绿化亮化、环境整治等民生议题,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社区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

  为了让更多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太平街道充分发挥居民议事厅治理模式的议事功能,由居委定期组织“两委”干部,召集居民代表以茶论事,共商社区事务,讨论涉及村居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

  开福楼是开元社区的一个老旧小区,常住人口400余人,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公共基础设施落后、车辆乱停乱放、消防通道堵塞等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小区居民苦于无人牵头,长期深受各类乱象困扰。

  听闻其他社区居民通过居民议事厅解决了问题,热心小区公益的老党员陈森佳主动亮身份,在社区干部的协助下,多次召集小区居民代表喝茶议事,推动居民在小区整改上达成一致意见,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全部乱象的整改。

  尝到了居民议事厅的甜头后,小区居民充分利用楼道空间,搭建起了小区居民议事厅。自此,小区开起了“圆桌会”,热心居民成了“议事员”,往日闹心事也变成了暖心事。

  目前,太平街道共建成慢居、雪居、双忠宫、开福楼等居民议事厅19个,有128名巷长、36名楼长、388名网格员和146名居民代表经常参与日常议事,且居民议事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民事民议的氛围日益浓厚。

  志愿服务:群防群治筑保障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让“神经末梢”畅通,“基层细胞”活跃,高质量发展才能稳步前行。如何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提升基层治理实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

  湘桥区充分发挥“湘桥义警”、“24H·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队”、平安湘桥“红袖章”、“蓝马甲”群防群治队伍等重要作用,将维稳安保与志愿服务工作置于平安湘桥建设全局中部署落实,全力保障市民游客的平安。

  今年春节元宵期间,湘桥区共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活动150多场次,惠及近30万市民游客。为有效破解警力不足的困难,湘桥区在原有治理经验上大胆尝试,以基层党员干部、村(居)治安员、综治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应急小单元等力量为主体,在全区组建规模近5000人的“红袖章”群防群治队伍,进一步壮大群防群治力量。

  在凤新街道,“红袖章”群防群治队伍以居民楼、宾馆、酒店等为重点区域,做好巡查检查。在巡查过程中,他们还动员商家做好建筑物内设施巡查,确保入住旅客安全。

  在古城区,“红袖章”实行定点执勤和动态巡防两套模式,以“专群结合、以专带群”的方式协助公安民警开展全方位、立体化治安防控,定点保卫广济楼、广济桥、开元寺等重点区域。

  古城区还活跃着这样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在公安机关带领下,积极参与治安防控、纠纷调解等工作,他们的名字叫“湘桥义警”。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义警队员穿梭在大街小巷,当居民游客遇到困难时,在生命财产受到伤害和威胁时,他们就会挺身而出。

  2022年8月27日晚,正在巡逻的湘桥义警成员李庭谨在太平街道上东平路发现一名小孩哭着在路上来回跑,询问后得知小孩跟母亲走失,且不知道家人联系方式。了解完情况后,湘桥义警的队员上街巡访寻失,成功帮助孩子找到家长。

  在西新街道,一支24小时不打烊的志愿力量——“24H·志愿服务队”也在默默助力辖区基层深度治理。自2019年成立以来,这支志愿服务队为西新街道辖区社矫人员、失独困难家庭、残疾人、低保户、独居老人等各类特殊群体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开展定期访视服务、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及时掌握社会非主流人群的思想动态,成为西新街道基层治理的重要辅助力量,补齐了基层治理短板,使辖区更和谐稳定。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质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质量法制网 zlfa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1619号-27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